英國化工業狀況及中英合作探析
發布日期: [2007/12/20]
共閱讀 [1810] 次
英國化工業狀況及中英合作探析
在世界范圍內,英國是繼美國、日本、德國、法國和意大利之后的世界第六化工生產大國,2007年6月1日起,歐盟REACH法規在英國強制執行,英國化工業的發展和行業動向對我國化工業具一定借鑒意義。本文力圖通過對英國化工業的分析來探討兩國合作的前景。
一、英國化工業發展現狀、趨向與行業監管
英國化工業發展歷史久遠,行業自律與政府管理并重,至今仍在英國經濟和制造業中發揮著重要作用。
(一)英國化工業發展現狀
1、發展現狀
英國化工業是最大的制造業部門,占英國制造業附加值的11%。化工業在高附加值專業化學品和消費品的產出占60%,這高于美國的40%和德國的35%。化工業產品的市場(定義為化工產品的開發、制造和銷售,包括家用、工業和農業化學品),2006年增長5.4%,價值達500億英鎊,占GDP的2%以上,市場預測2007年價值將達520億英鎊,而且為英國帶來貿易順差,是英國制造業中最賺錢的行業,年贏利超過80億英鎊。世界主要跨國化工公司都在英國運營和生產化工產品,而英國的不少化工企業已經達到跨國公司規模,在歐洲名列前茅。
目前,英國化工業約有3100家企業,雇員20多萬人。但是英國80%以上的化工企業就業人數不足50人。
2、行業優勢
英國化工業有許多優勢,包括:用于鞏固現有產品和引進新產品的強有力的研究和開發投資;化工業是英國的傳統優勢基礎產業、競爭力強。
英國化工業每年新資本投資超過20億英鎊。花費在研究與發展方面的支出38億英鎊,多于英國化工業銷售額的10%。英國化工業高度創新且技術先進,在研究和發展上支出巨大。英國化工業之所以能列入高增長行業,主要是由于有大量不斷研制的新的和改進的材料面市。包括各種各樣的材料和產品,有些材料被用來作為化學產成品直接由消費者購買,如藥品、涂料及個人衛生產品。大部份化學品(近70%)被當作其他生產和服務行業的原料。
英國化工產品競爭力很強,在英國化工業年產值中有55%直接出口,且60%以上出口到歐盟。2006年英國化學品進口326.96億英鎊,占英進口總值的10.83%,出口374.85億英鎊,占英出口總值的15.37%,進出口合計701.81億英鎊,占英進出口總值的12.86%,化工業創造了英國最大的貿易順差值,2006年化工業貿易順差47.89億英鎊,而英國僅有化工業和煙酒是貿易順差,煙酒順差只有0.40億英鎊。
3、面臨的挑戰
由于化工業自身的特點,英國化工業發展也不是一帆風順,目前主要面臨三大挑戰。
一是英國公眾對化工業與化工產品的不滿。這包括社會與政策兩個層面,就社會面而言,化工業在英國的形象每況愈下,公眾除了擔心環保和勞動場所安全,更害怕化工產品無孔不入,造成人身健康的長期危害。政策面則以歐洲議會所提出的“REACH”法案為代表。“REACH”法案已于2007年6月1日起強制實施,這將迫使英國化工企業投資海外,并連帶影響使用工業化學品的下游制造業,這對英國經濟特別是英國制造業造成無法彌補的損失。
二是英國化工政策制定者對再生能源過度樂觀的期待。氣候變化受到英國政府及民眾關注,因此英國政府積極制定以再生能源替代傳統能源的政策目標,但對于英國化工業來說,傳統能源是化工企業盈利的主要來源之一,更是化工業供應鏈不可或缺的上游原料來源。
三是英國迫切需要重建化工業形象。當前,英國化工業遭遇了前所未遇的窘境,它在全世界范圍內日漸失去自己的主導地位,創新能力和競爭力都在顯著削弱。另一方面,英國年輕人很少再把成為化學家作為自己的理想,使得未來的英國化工業很可能成為無源之水。
4、英國化工業行業分布及分類
醫藥是英國化學品生產市場中最大的部門,占37%的市值,其次是肥皂、潔廁產品,占12%的市值。其他的產品分布情況如下:基礎有機品10%,塑料、合成纖維8%,涂料、清漆、印刷油墨8%,基礎無機品4%,工業氣4%,農用化學品3%,染料、顏料2%,人造纖維1%,化肥1%,其他未分類品10%。
英國化工業行業分類情況如下:油氣田化學品,材料及涂料,顏料及色素,基礎化工產品,個人護理/香皂,無機化工產品,消費類產品,聚合物,油漆、涂料,塑料添加劑,制藥,油田化學品,生物制藥,催化劑,生物科技,香精&香水。
英國化工業涉及部門廣泛,行業關聯性強,與化工業相關的部門和行業有:分析公司、通訊、控制工程、災害管理、設備供應商、律師事務所、機械工程、管理與戰略顧問、性能改進、工藝開發、過程工程、宣傳公司、出版商和印刷商、采購公司、招聘公司、研究機構、專家(如材料安全數據)、技術轉讓財團、工具制造商、廢物管理及循環再造。
(二)英國化工業發展趨向
過去10多年,經濟全球化進程加快,國際競爭日趨激烈,英國化工企業的經營環境發生了巨大變化,促使化工行業進行戰略調整。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1、向專業化和特色化方向發展。2、發展高新技術和高附加值產業。3、大宗化工產品生產逐漸向原料和市場所在地轉移。4、重視可持續發展。
(三)英國化工業的監管與扶持
英國化工業的監管與扶持大致分為三個層面,即政府與行業組織的聯合機構、政府部門以及行業組織。現分述如下:
1、英國化工革新與發展小組(ChemicalsInnovationandGrowthTeam,CIGT)
英國化工革新與發展小組由英國化工業和前英國貿工部(目前是商業部BERR)聯合發起,其目的是保持英國化工業的可持續性發展和相應的競爭力,并傾聽英國化工企業的聲音。
2、英國商業部化工業處(theChemicalsUnit,BERR)
英國商業部化工業處是管理英國化工業的主要政府部門,其主要職責是維護和確保英國化工業的持續競爭力。具體有5個方面:
第一,與主要公司和中介機構建立有效聯系;
第二,為化工企業提供高質量的分析和溝通理解;
第三,協助英國化工企業通過高質量的參與提高商業和環境保護能力,達到世界級的科技水平,提高員工技術水平;
第四,協助英國化工企業從政府和其他部門獲得合法利益,確保通過法律和財務政策手段為行業提供環境、健康、安全和競爭,促進投資機會;
第五,幫助英國化工企業在全球化下與外國企業公平競爭。
此外,英國環境、食品與農村事務部(theDepartmentforEnvironment,FoodandRuralAffairs,Defra)分管英國化工業環境保護方面的事務,如評價英國化工品對人體和環境可能造成的污染、負責與歐盟化工品評估政策協調等。
3、英國化工行業協會
英國化工行業協會分工明確,通過介紹會、行業新聞通訊、政策報道等不同形式為廣大會員企業和所在行業提供多方位的服務。有關英國化工行業協會的網址詳見附錄。
二、英國化工業對歐盟“REACH”法案的反應
英國是歐盟成員國,歐盟制定的化工業政策對英國化工業的影響較為直接。由于化工業是典型的資金和技術密集型行業,化工業的行業政策變動更是牽動了英國化工業的神經。其中影響最大的就是“REACH”法案。
(一)歐盟“REACH”法案的基本內容
2001年1以來,歐盟委員會公布了初擬的新化學品管理體系,簡稱“REACH”法案(Registration,Evaluation,andAuthorizationofChemicals,REACH)——即《關于化學品注冊、評估和許可辦法》以及《歐盟化學品政策咨詢文件》,2006年12月,歐委會正式簽發REACH法規。2007年6月1日,英國政府宣布強制執行REACH法規。
該體系對歐盟市場的約3萬種化學品分別納入注冊(約占80%)、評估(約占15%)、許可(約占5%)三個管理監控系統。據估計,每一種化學物質的基本單元試驗需花費8.5萬歐元,每噸產品都要有相關的登記和評測。對目前正在廣泛使用和新發明的化學品,只要其產量或一次進口量超過1噸,其生產商或進口商均需向REACH中央數據庫提交相關信息,否則可能導致生產商的產品無法在歐盟市場上銷售。
(二)英國化工業的反應
歐盟的“REACH”法案遇到了英國政府和化工業的不同反響。
1、英國政府的反應。英國政府對“REACH”法案做出了及時的反應。2006年10月,英國政府正式任命英國健康和衛生局(HSE)作為英國執行REACH法規的主管當局。目前,HSE已成立REACH法規咨詢辦公室以提供信息和建議。近期,HSE分別在英國各地地進行了針對REACH的多場研討說明會,并印發了相關資料給企業。
2、英國化工業的反應。英國化工業通過不同途徑表達對“REACH”法案的看法,并有所行動。英國化學工業協會專門成立REACHReadyLtd公司向會員提供最直接有效的咨詢服務,并舉辦了多次培訓班。REACHReady向普通會員提供免費信息服務,向繳費會員提供進一步的服務,包括:專家咨詢服務,快速答復咨詢郵件,普發郵件,會議折扣,半月最新信息和深度報道刊物,專業指導分析材料,免費程序工具使用,再線討論群,優先服務等。
三、我國化工業發展基本概況
化工業是我國國民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經過50多年的發展,我國已經形成了門類比較齊全、品種大體配套并基本可以滿足國內需要的化學工業體系。包括化學礦山、化肥、無機化學品、純堿、氯堿、基本有機原料、農藥、染料、涂料、新領域精細化工、橡膠加工、新材料等12個主要行業。自2001年我國加入世貿組織以來,我國經濟持續高速增長,石油化工行業快速發展。在過去幾年里,按照入世承諾,我國削減了大部分石油化工產品的進口關稅稅率,逐步取消了非關稅措施,放開成品油零售業務。隨著2007年我國成品油批發市場的放開,屬于石油石化業的“入世過渡期”宣告結束。
2007年,化工行業運行環境良好,但存在不小壓力,貿易環境變化、產能過剩問題、成本問題和節能環保問題將困擾行業發展。預計未來三至五年時間國內化工行業將繼續運行于景氣下降通道中。
在國內化工產品長期供求失衡的狀態下,我國化學工業發展以外延擴張為主,忽視了結構升級和產品質量的提高。如企業規模小而散、集中度低、難以形成規模效益;石化產品、有機化工產品和高檔新產品的比重過低,而高消耗、粗加工、低附加值產品的比重高;相當一部分化工產品的生產仍采用高能耗、高消耗、高污染的原料技術路線;國有經濟比例偏高,國有資產配置分散,影響了整體素質的提高;科研開發與技術創新能力不能滿足生產發展的要求,與國際化工科技水平相比有較大差距;環境保護任務還相當繁重等。
國有企業領軍地位無人撼動,外商投資企業緊隨其后,私營企業快步追趕。2006年,國有企業石油石化產品進出口總值達994.3億美元,增長25.1%,占當年全部石油石化產品進出口總值的58%,其中出口163.9億美元,增長2.7%,進口830.4億美元,增長30.7%;此外,外商投資企業進出口總值452.3億美元,增長28.3%;私營企業進出口191.4億美元,增長48.3%。
隨著宏觀調控效果的逐步顯現,部分子行業產能過剩現象嚴重。2006年化學工業完成投資2787.15億元,增長26.63%,大型煤制甲醇、氯堿、電石、PVC、合成氨等項目較多,加劇了資源和環境壓力。
我國石油和化工對外貿易快速增長,但2006年,石油石化產品貿易逆差高達870.4億美元。2006年我國石油化工產品對外貿易進出口總額達1715.5億美元,又創歷史新高,比上年增長27%,增幅高于全國總體外貿發展速度3.2個百分點。其中,石油石化產品出口額422.6億美元,比上年增長19.3%;進口總額1293億美元,增長29.7%,增幅高于全國外貿整體增幅9.7個百分點,但石油石化產品貿易逆差高達870.4億美元。
目前石油化工對外貿易存在以下特點:進口增速仍快于出口,貿易逆差持續擴大。由于我國經濟發展導致石油化工產品一直處于供給不足的狀態,所以石油石化貿易基本上處于逆差狀態,2006年石油石化貿易逆差比上年擴大35.4%,凈增227.7億美元。石油和石油產品、有機化學品、天然氣及人造氣、合成橡膠等產品的逆差分別達730.6億、166.3億、27億和22.2億美元,其中原油一項的貿易逆差額就高達593.6億美元,占石油石化產品貿易逆差的68.2%。相比之下,無機化學品和橡膠制品則呈現順差狀態。
受國際市場原油價格居高不下的影響,石油石化產品的進口均價普遍上揚。統計顯示,2006年我國原油進口平均價格為457.4美元/噸,同比上漲21.6%,相當于每桶的進口均價在60美元以上;成品油進口平均價格為427.5美元/噸,上漲28.9%;合成橡膠進口平均價格1825.2美元/噸,上漲10.6%;初級形狀的塑料進口平均價格1498美元/噸,上漲12.6%。
目前主要石油石化產品的進出口情況如下:原油進口量再創歷史新高,出口量出現明顯下降。成品油進、出口量呈現一升一降態勢。有機化學品出口增長迅速,無機化學品進口活躍。橡膠原料進口增長迅猛,制品出口增勢良好。化肥進、出口增長乏力。低附加值產品比重高,市場環境惡化,石油和化工對外貿易問題不少。下游企業規模偏小。出口市場過于集中,經營風險較大。國內產能過剩,出口壓力變大。反傾銷調查不斷,市場環境惡化。我國遭受反傾銷調查和反傾銷措施已經連續11年成為全球第一,而石化行業又是反傾銷中的“重災區”。截至2005年底,國外對中國130余種石化產品進行過反傾銷起訴,聚苯乙烯、亞硝酸鹽、檸檬酸等化工產品遭受反傾銷調查最多,中國化工產品出口遭遇“成長的煩惱”。
2007年6月18日,財政部等五部委聯合發布了《財政部國家稅務總局關于調低部分商品出口退稅率的通知》,規定自2007年7月1日起,調整部分商品的出口退稅政策。從調整幅度看,高耗能、高污染的化工業受到影響較大,如磷化工、鈦白粉、染料、農藥等行業,涉及到的具體產品包括三聚磷酸鈉、鈦白粉、季戊四醇、草甘磷等。另外,聚合MDI、TDI和有機硅中間體的出口關稅從13%或11%下調至5%,氯化鉀從11%下調至0,但這些產品我國主要依靠進口,出口量很小,因此對相應上市公司影響較小。而我國尿素行業早已取消出口退稅,并加收出口關稅,因此這項政策對整個尿素行業沒有任何影響。
化工業的快速發展也伴隨著一些問題,主要表現在四方面。首先是快速發展與資源短缺的矛盾。二是提高國際競爭力與自主創新能力不強的矛盾。三是建立資源節約型社會的要求與行業技術管理水平落后的矛盾。四是建立環境友好型社會的要求與環境治理能力不足的矛盾。
四、中英化工業合作及前景
中英化工業互補性強,英國化工業對華投資力度較大,中國化工品對英出口保持順差。中英化工業合作取得了明顯成效。
據英國國家統計局統計,2006年中英化工產品進出口8.43億英鎊,占中英進出口額的4.47%,占英國化工產品進出口額的5.25%,其中中國自英國進口3.36億英鎊,中國向英國出口5.07億英鎊,英國化工產品貿易逆差1.71億英鎊。中國自英國進口最多的醫藥產品、初級塑料(尤其是廢塑料),中國向英國出口最多的是有機化學品、精油和芳香原料。
英國化工業對華投資主要集中于4個方面。一是以煉油和乙烯為龍頭的石油化工、基礎原料和合成材料(包括合成樹脂和合成纖維等)大型項目;二是傳統優勢產品,如輪胎、染料、涂料和農藥的合資項目;三是以中國市場為目標的新領域精細化工產品和專用化學品;四是利用中國龐大市場空間和廉價勞動力市場,將部分產品轉移到中國目標市場生產。
英國化工業在華投資對區域和地點的選擇主要是:產品在區域市場的容量或發展潛力大;交通便利,適于生產和生活,如包括公路、鐵路和海運,鄰近中心城市,較好的生活條件;較為合理、完善的基礎和配套設施;較好的人文環境和易于吸引技術、經營管理人才;能夠提供有競爭力的土地、水、電、氣價格和有吸引力的優惠政策等。
五、進一步擴大中英化工業合作的幾點建議
英國化工業是制造業中第一大產業部門,而我國正進入重化產業升級調整階段。發展中英化工業合作,符合中英雙方的共同利益。
第一,重視英國新材料研發經驗。所謂新材料就是指那些新出現或已在發展中的、具有傳統材料所不具備的優異性能和特殊功能的材料。在’十一五’規劃中,新材料是大力發展的高技術產業之一。隨著中國逐漸成為全球制造業基地,新材料將越來越顯示出其發展潛力,成為支撐中國制造業的基礎產業。而化工新材料作為新材料的一個重要領域,將面臨一個高速發展的機遇。英國在石油化工進入成熟期的同時,大力推進生物技術、新材料、新能源技術的發展,使之進入快速成長期。我國可通過技術合作或技術轉讓等手段獲得英國大量不斷研制的新的和改進的材料。
第二,爭取利用一切雙邊交流的機會,陳述我方觀點和主張,爭取獲得比較寬松的貿易環境。利用與英國及歐盟的雙邊或多邊談判,利用雙邊高層互訪、雙邊經貿聯委會、商業考察團組、國際化學品政府間安全論壇、國際化學品安全規劃署、國際勞工組織等國際機構,加強對話與磋商,爭取我國出口歐盟化工產品的注冊權,執行發展中國家REACH法規緩延期制度。
第三,加大我國化工業技術創新力度。我國化工科技發展面臨的最大問題是科技創新能力不足,這不僅制約化工科技發展本身,也是制約化工業快速持續發展的“瓶頸”因素。集中力量攻關,取得技術突破,加大化工科技投入,特別是化工科技中試環節投入,把數據做齊全、可靠,提高成果的成功轉化率,從而推進我國化工業整體發展。
第四,重視化工業的節能環保。資源不足和環境問題是我國化工業實現可持續發展的重要因素,“節流”問題十分重要。對主要的高耗能產品采用節能技術,如英國乙烯生產采用了裂解爐,降低了非生產過程能耗。為實現“十一五”節能目標,國家從政策上鼓勵節能產業的發展。新型潔凈煤氣化技術可大幅降低噸氨耗電量,使得氮肥企業在同行業內擁有非常明顯的成本優勢。我國已開始強制實施建筑節能規范和標準,建筑節能市場對聚氨酯的需求量也將呈加速增加。
第五,借鑒英國非動物測試成果。2009年3月11日起,歐盟將禁止以動物實驗化妝品成分或成分混合物,同時禁止進行對眼睛、皮膚有刺激及光毒等方面的動物實驗,這項禁令適用于所有關于人體健康影響的測試,但反復染毒毒性、生殖毒性及毒物動力學測試到2013年3月11日才被禁止,不論屆時是否有其他非動物測試方法可以使用。上述禁令已引起全球關注。歐盟化妝品指令(76/768/EEC)的目的是逐步取締動物實驗。我國可與英國相關機構保持密切聯系,積極參與法律咨詢研討,并借鑒英國的非動物測試經驗。
在世界范圍內,英國是繼美國、日本、德國、法國和意大利之后的世界第六化工生產大國,2007年6月1日起,歐盟REACH法規在英國強制執行,英國化工業的發展和行業動向對我國化工業具一定借鑒意義。本文力圖通過對英國化工業的分析來探討兩國合作的前景。
一、英國化工業發展現狀、趨向與行業監管
英國化工業發展歷史久遠,行業自律與政府管理并重,至今仍在英國經濟和制造業中發揮著重要作用。
(一)英國化工業發展現狀
1、發展現狀
英國化工業是最大的制造業部門,占英國制造業附加值的11%。化工業在高附加值專業化學品和消費品的產出占60%,這高于美國的40%和德國的35%。化工業產品的市場(定義為化工產品的開發、制造和銷售,包括家用、工業和農業化學品),2006年增長5.4%,價值達500億英鎊,占GDP的2%以上,市場預測2007年價值將達520億英鎊,而且為英國帶來貿易順差,是英國制造業中最賺錢的行業,年贏利超過80億英鎊。世界主要跨國化工公司都在英國運營和生產化工產品,而英國的不少化工企業已經達到跨國公司規模,在歐洲名列前茅。
目前,英國化工業約有3100家企業,雇員20多萬人。但是英國80%以上的化工企業就業人數不足50人。
2、行業優勢
英國化工業有許多優勢,包括:用于鞏固現有產品和引進新產品的強有力的研究和開發投資;化工業是英國的傳統優勢基礎產業、競爭力強。
英國化工業每年新資本投資超過20億英鎊。花費在研究與發展方面的支出38億英鎊,多于英國化工業銷售額的10%。英國化工業高度創新且技術先進,在研究和發展上支出巨大。英國化工業之所以能列入高增長行業,主要是由于有大量不斷研制的新的和改進的材料面市。包括各種各樣的材料和產品,有些材料被用來作為化學產成品直接由消費者購買,如藥品、涂料及個人衛生產品。大部份化學品(近70%)被當作其他生產和服務行業的原料。
英國化工產品競爭力很強,在英國化工業年產值中有55%直接出口,且60%以上出口到歐盟。2006年英國化學品進口326.96億英鎊,占英進口總值的10.83%,出口374.85億英鎊,占英出口總值的15.37%,進出口合計701.81億英鎊,占英進出口總值的12.86%,化工業創造了英國最大的貿易順差值,2006年化工業貿易順差47.89億英鎊,而英國僅有化工業和煙酒是貿易順差,煙酒順差只有0.40億英鎊。
3、面臨的挑戰
由于化工業自身的特點,英國化工業發展也不是一帆風順,目前主要面臨三大挑戰。
一是英國公眾對化工業與化工產品的不滿。這包括社會與政策兩個層面,就社會面而言,化工業在英國的形象每況愈下,公眾除了擔心環保和勞動場所安全,更害怕化工產品無孔不入,造成人身健康的長期危害。政策面則以歐洲議會所提出的“REACH”法案為代表。“REACH”法案已于2007年6月1日起強制實施,這將迫使英國化工企業投資海外,并連帶影響使用工業化學品的下游制造業,這對英國經濟特別是英國制造業造成無法彌補的損失。
二是英國化工政策制定者對再生能源過度樂觀的期待。氣候變化受到英國政府及民眾關注,因此英國政府積極制定以再生能源替代傳統能源的政策目標,但對于英國化工業來說,傳統能源是化工企業盈利的主要來源之一,更是化工業供應鏈不可或缺的上游原料來源。
三是英國迫切需要重建化工業形象。當前,英國化工業遭遇了前所未遇的窘境,它在全世界范圍內日漸失去自己的主導地位,創新能力和競爭力都在顯著削弱。另一方面,英國年輕人很少再把成為化學家作為自己的理想,使得未來的英國化工業很可能成為無源之水。
4、英國化工業行業分布及分類
醫藥是英國化學品生產市場中最大的部門,占37%的市值,其次是肥皂、潔廁產品,占12%的市值。其他的產品分布情況如下:基礎有機品10%,塑料、合成纖維8%,涂料、清漆、印刷油墨8%,基礎無機品4%,工業氣4%,農用化學品3%,染料、顏料2%,人造纖維1%,化肥1%,其他未分類品10%。
英國化工業行業分類情況如下:油氣田化學品,材料及涂料,顏料及色素,基礎化工產品,個人護理/香皂,無機化工產品,消費類產品,聚合物,油漆、涂料,塑料添加劑,制藥,油田化學品,生物制藥,催化劑,生物科技,香精&香水。
英國化工業涉及部門廣泛,行業關聯性強,與化工業相關的部門和行業有:分析公司、通訊、控制工程、災害管理、設備供應商、律師事務所、機械工程、管理與戰略顧問、性能改進、工藝開發、過程工程、宣傳公司、出版商和印刷商、采購公司、招聘公司、研究機構、專家(如材料安全數據)、技術轉讓財團、工具制造商、廢物管理及循環再造。
(二)英國化工業發展趨向
過去10多年,經濟全球化進程加快,國際競爭日趨激烈,英國化工企業的經營環境發生了巨大變化,促使化工行業進行戰略調整。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1、向專業化和特色化方向發展。2、發展高新技術和高附加值產業。3、大宗化工產品生產逐漸向原料和市場所在地轉移。4、重視可持續發展。
(三)英國化工業的監管與扶持
英國化工業的監管與扶持大致分為三個層面,即政府與行業組織的聯合機構、政府部門以及行業組織。現分述如下:
1、英國化工革新與發展小組(ChemicalsInnovationandGrowthTeam,CIGT)
英國化工革新與發展小組由英國化工業和前英國貿工部(目前是商業部BERR)聯合發起,其目的是保持英國化工業的可持續性發展和相應的競爭力,并傾聽英國化工企業的聲音。
2、英國商業部化工業處(theChemicalsUnit,BERR)
英國商業部化工業處是管理英國化工業的主要政府部門,其主要職責是維護和確保英國化工業的持續競爭力。具體有5個方面:
第一,與主要公司和中介機構建立有效聯系;
第二,為化工企業提供高質量的分析和溝通理解;
第三,協助英國化工企業通過高質量的參與提高商業和環境保護能力,達到世界級的科技水平,提高員工技術水平;
第四,協助英國化工企業從政府和其他部門獲得合法利益,確保通過法律和財務政策手段為行業提供環境、健康、安全和競爭,促進投資機會;
第五,幫助英國化工企業在全球化下與外國企業公平競爭。
此外,英國環境、食品與農村事務部(theDepartmentforEnvironment,FoodandRuralAffairs,Defra)分管英國化工業環境保護方面的事務,如評價英國化工品對人體和環境可能造成的污染、負責與歐盟化工品評估政策協調等。
3、英國化工行業協會
英國化工行業協會分工明確,通過介紹會、行業新聞通訊、政策報道等不同形式為廣大會員企業和所在行業提供多方位的服務。有關英國化工行業協會的網址詳見附錄。
二、英國化工業對歐盟“REACH”法案的反應
英國是歐盟成員國,歐盟制定的化工業政策對英國化工業的影響較為直接。由于化工業是典型的資金和技術密集型行業,化工業的行業政策變動更是牽動了英國化工業的神經。其中影響最大的就是“REACH”法案。
(一)歐盟“REACH”法案的基本內容
2001年1以來,歐盟委員會公布了初擬的新化學品管理體系,簡稱“REACH”法案(Registration,Evaluation,andAuthorizationofChemicals,REACH)——即《關于化學品注冊、評估和許可辦法》以及《歐盟化學品政策咨詢文件》,2006年12月,歐委會正式簽發REACH法規。2007年6月1日,英國政府宣布強制執行REACH法規。
該體系對歐盟市場的約3萬種化學品分別納入注冊(約占80%)、評估(約占15%)、許可(約占5%)三個管理監控系統。據估計,每一種化學物質的基本單元試驗需花費8.5萬歐元,每噸產品都要有相關的登記和評測。對目前正在廣泛使用和新發明的化學品,只要其產量或一次進口量超過1噸,其生產商或進口商均需向REACH中央數據庫提交相關信息,否則可能導致生產商的產品無法在歐盟市場上銷售。
(二)英國化工業的反應
歐盟的“REACH”法案遇到了英國政府和化工業的不同反響。
1、英國政府的反應。英國政府對“REACH”法案做出了及時的反應。2006年10月,英國政府正式任命英國健康和衛生局(HSE)作為英國執行REACH法規的主管當局。目前,HSE已成立REACH法規咨詢辦公室以提供信息和建議。近期,HSE分別在英國各地地進行了針對REACH的多場研討說明會,并印發了相關資料給企業。
2、英國化工業的反應。英國化工業通過不同途徑表達對“REACH”法案的看法,并有所行動。英國化學工業協會專門成立REACHReadyLtd公司向會員提供最直接有效的咨詢服務,并舉辦了多次培訓班。REACHReady向普通會員提供免費信息服務,向繳費會員提供進一步的服務,包括:專家咨詢服務,快速答復咨詢郵件,普發郵件,會議折扣,半月最新信息和深度報道刊物,專業指導分析材料,免費程序工具使用,再線討論群,優先服務等。
三、我國化工業發展基本概況
化工業是我國國民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經過50多年的發展,我國已經形成了門類比較齊全、品種大體配套并基本可以滿足國內需要的化學工業體系。包括化學礦山、化肥、無機化學品、純堿、氯堿、基本有機原料、農藥、染料、涂料、新領域精細化工、橡膠加工、新材料等12個主要行業。自2001年我國加入世貿組織以來,我國經濟持續高速增長,石油化工行業快速發展。在過去幾年里,按照入世承諾,我國削減了大部分石油化工產品的進口關稅稅率,逐步取消了非關稅措施,放開成品油零售業務。隨著2007年我國成品油批發市場的放開,屬于石油石化業的“入世過渡期”宣告結束。
2007年,化工行業運行環境良好,但存在不小壓力,貿易環境變化、產能過剩問題、成本問題和節能環保問題將困擾行業發展。預計未來三至五年時間國內化工行業將繼續運行于景氣下降通道中。
在國內化工產品長期供求失衡的狀態下,我國化學工業發展以外延擴張為主,忽視了結構升級和產品質量的提高。如企業規模小而散、集中度低、難以形成規模效益;石化產品、有機化工產品和高檔新產品的比重過低,而高消耗、粗加工、低附加值產品的比重高;相當一部分化工產品的生產仍采用高能耗、高消耗、高污染的原料技術路線;國有經濟比例偏高,國有資產配置分散,影響了整體素質的提高;科研開發與技術創新能力不能滿足生產發展的要求,與國際化工科技水平相比有較大差距;環境保護任務還相當繁重等。
國有企業領軍地位無人撼動,外商投資企業緊隨其后,私營企業快步追趕。2006年,國有企業石油石化產品進出口總值達994.3億美元,增長25.1%,占當年全部石油石化產品進出口總值的58%,其中出口163.9億美元,增長2.7%,進口830.4億美元,增長30.7%;此外,外商投資企業進出口總值452.3億美元,增長28.3%;私營企業進出口191.4億美元,增長48.3%。
隨著宏觀調控效果的逐步顯現,部分子行業產能過剩現象嚴重。2006年化學工業完成投資2787.15億元,增長26.63%,大型煤制甲醇、氯堿、電石、PVC、合成氨等項目較多,加劇了資源和環境壓力。
我國石油和化工對外貿易快速增長,但2006年,石油石化產品貿易逆差高達870.4億美元。2006年我國石油化工產品對外貿易進出口總額達1715.5億美元,又創歷史新高,比上年增長27%,增幅高于全國總體外貿發展速度3.2個百分點。其中,石油石化產品出口額422.6億美元,比上年增長19.3%;進口總額1293億美元,增長29.7%,增幅高于全國外貿整體增幅9.7個百分點,但石油石化產品貿易逆差高達870.4億美元。
目前石油化工對外貿易存在以下特點:進口增速仍快于出口,貿易逆差持續擴大。由于我國經濟發展導致石油化工產品一直處于供給不足的狀態,所以石油石化貿易基本上處于逆差狀態,2006年石油石化貿易逆差比上年擴大35.4%,凈增227.7億美元。石油和石油產品、有機化學品、天然氣及人造氣、合成橡膠等產品的逆差分別達730.6億、166.3億、27億和22.2億美元,其中原油一項的貿易逆差額就高達593.6億美元,占石油石化產品貿易逆差的68.2%。相比之下,無機化學品和橡膠制品則呈現順差狀態。
受國際市場原油價格居高不下的影響,石油石化產品的進口均價普遍上揚。統計顯示,2006年我國原油進口平均價格為457.4美元/噸,同比上漲21.6%,相當于每桶的進口均價在60美元以上;成品油進口平均價格為427.5美元/噸,上漲28.9%;合成橡膠進口平均價格1825.2美元/噸,上漲10.6%;初級形狀的塑料進口平均價格1498美元/噸,上漲12.6%。
目前主要石油石化產品的進出口情況如下:原油進口量再創歷史新高,出口量出現明顯下降。成品油進、出口量呈現一升一降態勢。有機化學品出口增長迅速,無機化學品進口活躍。橡膠原料進口增長迅猛,制品出口增勢良好。化肥進、出口增長乏力。低附加值產品比重高,市場環境惡化,石油和化工對外貿易問題不少。下游企業規模偏小。出口市場過于集中,經營風險較大。國內產能過剩,出口壓力變大。反傾銷調查不斷,市場環境惡化。我國遭受反傾銷調查和反傾銷措施已經連續11年成為全球第一,而石化行業又是反傾銷中的“重災區”。截至2005年底,國外對中國130余種石化產品進行過反傾銷起訴,聚苯乙烯、亞硝酸鹽、檸檬酸等化工產品遭受反傾銷調查最多,中國化工產品出口遭遇“成長的煩惱”。
2007年6月18日,財政部等五部委聯合發布了《財政部國家稅務總局關于調低部分商品出口退稅率的通知》,規定自2007年7月1日起,調整部分商品的出口退稅政策。從調整幅度看,高耗能、高污染的化工業受到影響較大,如磷化工、鈦白粉、染料、農藥等行業,涉及到的具體產品包括三聚磷酸鈉、鈦白粉、季戊四醇、草甘磷等。另外,聚合MDI、TDI和有機硅中間體的出口關稅從13%或11%下調至5%,氯化鉀從11%下調至0,但這些產品我國主要依靠進口,出口量很小,因此對相應上市公司影響較小。而我國尿素行業早已取消出口退稅,并加收出口關稅,因此這項政策對整個尿素行業沒有任何影響。
化工業的快速發展也伴隨著一些問題,主要表現在四方面。首先是快速發展與資源短缺的矛盾。二是提高國際競爭力與自主創新能力不強的矛盾。三是建立資源節約型社會的要求與行業技術管理水平落后的矛盾。四是建立環境友好型社會的要求與環境治理能力不足的矛盾。
四、中英化工業合作及前景
中英化工業互補性強,英國化工業對華投資力度較大,中國化工品對英出口保持順差。中英化工業合作取得了明顯成效。
據英國國家統計局統計,2006年中英化工產品進出口8.43億英鎊,占中英進出口額的4.47%,占英國化工產品進出口額的5.25%,其中中國自英國進口3.36億英鎊,中國向英國出口5.07億英鎊,英國化工產品貿易逆差1.71億英鎊。中國自英國進口最多的醫藥產品、初級塑料(尤其是廢塑料),中國向英國出口最多的是有機化學品、精油和芳香原料。
英國化工業對華投資主要集中于4個方面。一是以煉油和乙烯為龍頭的石油化工、基礎原料和合成材料(包括合成樹脂和合成纖維等)大型項目;二是傳統優勢產品,如輪胎、染料、涂料和農藥的合資項目;三是以中國市場為目標的新領域精細化工產品和專用化學品;四是利用中國龐大市場空間和廉價勞動力市場,將部分產品轉移到中國目標市場生產。
英國化工業在華投資對區域和地點的選擇主要是:產品在區域市場的容量或發展潛力大;交通便利,適于生產和生活,如包括公路、鐵路和海運,鄰近中心城市,較好的生活條件;較為合理、完善的基礎和配套設施;較好的人文環境和易于吸引技術、經營管理人才;能夠提供有競爭力的土地、水、電、氣價格和有吸引力的優惠政策等。
五、進一步擴大中英化工業合作的幾點建議
英國化工業是制造業中第一大產業部門,而我國正進入重化產業升級調整階段。發展中英化工業合作,符合中英雙方的共同利益。
第一,重視英國新材料研發經驗。所謂新材料就是指那些新出現或已在發展中的、具有傳統材料所不具備的優異性能和特殊功能的材料。在’十一五’規劃中,新材料是大力發展的高技術產業之一。隨著中國逐漸成為全球制造業基地,新材料將越來越顯示出其發展潛力,成為支撐中國制造業的基礎產業。而化工新材料作為新材料的一個重要領域,將面臨一個高速發展的機遇。英國在石油化工進入成熟期的同時,大力推進生物技術、新材料、新能源技術的發展,使之進入快速成長期。我國可通過技術合作或技術轉讓等手段獲得英國大量不斷研制的新的和改進的材料。
第二,爭取利用一切雙邊交流的機會,陳述我方觀點和主張,爭取獲得比較寬松的貿易環境。利用與英國及歐盟的雙邊或多邊談判,利用雙邊高層互訪、雙邊經貿聯委會、商業考察團組、國際化學品政府間安全論壇、國際化學品安全規劃署、國際勞工組織等國際機構,加強對話與磋商,爭取我國出口歐盟化工產品的注冊權,執行發展中國家REACH法規緩延期制度。
第三,加大我國化工業技術創新力度。我國化工科技發展面臨的最大問題是科技創新能力不足,這不僅制約化工科技發展本身,也是制約化工業快速持續發展的“瓶頸”因素。集中力量攻關,取得技術突破,加大化工科技投入,特別是化工科技中試環節投入,把數據做齊全、可靠,提高成果的成功轉化率,從而推進我國化工業整體發展。
第四,重視化工業的節能環保。資源不足和環境問題是我國化工業實現可持續發展的重要因素,“節流”問題十分重要。對主要的高耗能產品采用節能技術,如英國乙烯生產采用了裂解爐,降低了非生產過程能耗。為實現“十一五”節能目標,國家從政策上鼓勵節能產業的發展。新型潔凈煤氣化技術可大幅降低噸氨耗電量,使得氮肥企業在同行業內擁有非常明顯的成本優勢。我國已開始強制實施建筑節能規范和標準,建筑節能市場對聚氨酯的需求量也將呈加速增加。
第五,借鑒英國非動物測試成果。2009年3月11日起,歐盟將禁止以動物實驗化妝品成分或成分混合物,同時禁止進行對眼睛、皮膚有刺激及光毒等方面的動物實驗,這項禁令適用于所有關于人體健康影響的測試,但反復染毒毒性、生殖毒性及毒物動力學測試到2013年3月11日才被禁止,不論屆時是否有其他非動物測試方法可以使用。上述禁令已引起全球關注。歐盟化妝品指令(76/768/EEC)的目的是逐步取締動物實驗。我國可與英國相關機構保持密切聯系,積極參與法律咨詢研討,并借鑒英國的非動物測試經驗。
最新資訊
- “金九銀十”的紡織行情
- 九月秋紡啟幕,諸暨市大唐大寶化纖廠丙綸彈力絲成旺季 “硬通貨”
- 綠色低碳,紡織行業加速“破局”!
- 八月秋意近,諸暨市大唐大寶化纖廠丙綸彈力絲助紡織企業搶跑旺季
- 八月紡織備料季,諸暨市大唐大寶化纖廠丙綸彈力絲成 “香餑餑”
- 上半年我國紡織服裝行業出口情況!
- 處暑將至備料忙,諸暨市大唐大寶化纖廠丙綸彈力絲走俏八月!
- 立秋織錦繡,諸暨市大唐大寶化纖廠的丙綸彈力絲迎旺季!
- 2025年1—6月紡織行業運行情況!
- 三伏天里的 “輕” 裝上陣,諸暨市大唐大寶化纖廠的丙綸彈力絲有話說